行业动态
 
 
在线留言
感悟红木
客服专线
从《红木》国标出台看市场变幻
发布时间:2014-8-14 | 浏览次数:
 
 红木“老三样”(从左至右):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红木“老三样”(从左至右):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 清早期 黄花梨及乌木高束腰三弯腿带托泥香几(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清早期 黄花梨及乌木高束腰三弯腿带托泥香几(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文/蔡静琦
 
  核心提示>>>
 
  如果我们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上天所赐予我们的木材资源,不执着地追逐所谓的“名”,而把眼界放宽到更多的材料上去,务实地、公平地去看待红木家具,或许红木家具今天就不会成为专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
 
  再回首,《红木》国标出台距今已经整整14年了。这14年来,红木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能够剖析并看清《红木》国标为规范整个行业发展所呈现出的利弊,或许对新国标的修订有许多裨益之处。本文通过采访多名业内专家、行家、经销商,听他们讲述《红木》国标出台前后的市场变幻,以期为《红木》新国标的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红木》国标规范了红木范围
 
  为了解《红木》国标出台前,历史上对于红木范围的界定,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明清家具副研究员周京南先生,获得了一段详实的资料。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的记载来看,红木的范围并不广泛。如雍正十三年旧存:“紫檀木16208斤3两3钱,内有碎块回残六百九十三斤,乌木39斤7两9钱5分,新进花梨木3820斤。实用:紫檀木8808斤5两5钱,花梨木785斤7两9钱,乌木1斤10两。”再如乾隆十三年,内务府造办处行取清册里曾记载有当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存的木材清单(见图1)。
 
图1
 
图1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的活计档里,又增加了海梅木这一木种,乾隆四十三年,内务府造办处行取清册里“旧存:海梅木三万八千零八十九斤十四两四钱”,而这种海梅木就是民间所称的酸枝木。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当时的红木品种仅仅为紫檀、花梨、乌木、鸡翅木、海梅(酸枝)等几种木材。而这几种木材的主产地大多是与我们国家接壤的东南亚邻国,由于古代科技并不发达,运力水平不高,对高端红木木材的选择非常有限,这几种木材,多为皇室和富商贵族之家所推崇,民间百姓较少用到。到了现代,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昔日为帝王富室所宠爱的传统范围的红木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故而,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追“红”心理,把更多的木材用“红木”进行命名,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令消费者感到困惑不已。甚至连“红木”究竟是什么,官方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直到2000年,为规范红木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实施了《红木》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明确规定红木的范围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这一标准的出台,为消费者明确了“红木”的概念,对红木家具行业的木材归属起到了规范作用。
 
  《红木》国标催生了第一个“黄金十年”
 
  《红木》国标出台的前期,红木家具市场上仍是一片风平浪静。之后的三五年里,似有一股复兴传统家具的暖意开始慢慢酝酿。以杨波与伍炳亮等人为首的红木行业先行者,敏锐地嗅到了红木家具的商机,率先投身于产业大潮中去,由此拉开了内地红木家具的投资热潮与价格上升的序幕。 
 
  2000年以前,或许于大部分者消费者而言,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黄花梨、小叶紫檀,也因没有正规的行文去确立哪些为名贵的木材,红木消费热潮无从谈起。直到《红木》国标的出台,某些被偏爱了的木材被赋予了“身份证”,红木从业者似乎抓到了一把可以让自己扶摇直上的稻草。他们仰仗《红木》国标这个坚挺的靠山,大肆地宣传名贵木材论。在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下,“红木”这个词开始深入人心。“老三样”率先成为消费者觊觎的对象。
 
  从2003年开始,海南黄花梨实现了价格一涨再涨的猛势,演绎了几乎只涨不跌的价格“神话”。继而,那些被列入《红木》国标里的其它木材,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定的涨幅。而木性与海南黄花梨相似,却未被列如《红木》国标里的越南黄花梨也得到了红木从业者的热捧。
 
  坚挺的市场需求和居高不下的价格诱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红木产业经营。在先前的采访中,伍炳亮曾向记者说道:“2006年,做红木原材料生意的人突然增加了很多。除了原来就做木材生意的,还有那些以前从事五金、钢材、金融、房地产并且赚得大把银子的投资者,一股脑地转而投资红木原材料。”
 
  一时间,红木产业似乎在全国各地都开了花。其中,仙游、东阳等一批新兴的红木生产、交易基地亦把红木产业做得如火如荼。我们亲眼所见的是,仙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成为了一个集生产、销售、设计、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红木综合市场。如今,行业更把仙游当成了中国红木家具市场发展的晴雨表。
 
  2013年年初,《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的修订工作启动,秘书处宣布,3个新的木材树种将被列入CITES附录III中,红木原材料危机再次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然而,这一次惊动的不再只是中国红木从业者,缅甸、越南、老挝等产材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限制木材出口。同年夏天,CITES公约的正式实施,木材价格再一次被炒到历史的巅峰。这也间接导致了红酸枝家具价格的大幅上涨。有业者透露,现在市面上一套品相尚好的红酸枝座椅,价格不低于五万。面对这样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据,业界开始有人不断呼吁把更多木材树种列入新《红木》国标。然而,这样是否能治本,我们不得而知。
 
  从上述可见,《红木》国标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规范了行业的发展,然而却把红木家具炒到了只有处在金字塔尖端的人才可以消费得起的地步。这绝对不是《红木》国标出台的初衷。
 
  《红木》国标加剧了消费者的“唯材论”
 
  如果说《红木》国标的出台,让那些唯利是图的企业经营者抓住了红木材料的尾巴,赢得眼前的速效利益,这样的事实不置可否。那么,《红木》国标却实实在在扭曲了消费者对珍贵木材的理解。
 
  《红木》国标出台前期,消费者对红木材料几乎毫无认知。然而红木家具却以材料为它的物质载体,但这种载体又让绝大多数人对它摸不清看不透,只是盲目地崇拜和跟风。在这种情境下,《红木》国标的出台,使广大消费者找到了依靠。
 
  业界资深评论员吴铭在《〈红木〉国标有什么样的影响力》一文中指出,由于消费者出于对国家机构和专家的信任,进而对《红木》国家标准信任。于是他们有了一种误解:凡列入到标准中的材料都是绝对的好材料,也就是说,凡是“红木”,就是好的、珍贵的。而未能进入“红木”范畴的,就不是好的、珍贵的,起码不如“红木”值钱。
 
  然而,事实是,许多未被列入“红木”范畴的木材不比“红木”差。但受传统观念及《红木》国标的影响,人们认识不到这些。这也就导致了那些所谓的“红木”材料被大量消耗,使资源越来越少。“红木”渐少也就日趋金贵,加之商业强力炒作,以至其贵到了其价格与物质本质价值的严重背离,这就成了极不正常的现象,《红木》国标,也就这样客观地被利用。而这些,正是许多人用眼睛所看不透的,更是许多木材学家没有想到的。
 
  “我们已经把红木的概念使用到了极致,极致到了末路狂花式的透支腐烂奇技淫巧,但是,麻烦您去看一看老挝缅甸曾经森林茂密而今裸露狼藉的大片红土,是否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吧。”北京美仑运输公司总经理郑克峰面对市场极度追捧所谓名贵木材而滥砍滥伐的现象,发出了痛心疾首的呐喊。
 
  如果我们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上天所赐予我们的木材资源,不执着地追逐所谓的“名”,而把眼界放宽到更多的材料上去,务实地、公平地去看待红木家具,或许红木家具今天就不会成为专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但是《红木》国标先天的缺陷,使它未能起到积极的消费导向和文化导向作用,反倒成了被利用的工具。
 
  年年红总经理金樟洪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道:“中国的家具,若再继续纠结材料将没有出路。材料是中国家具的死穴。”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却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转载自新浪收藏网
 
TAG: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湖口发现有1500年历史乌木 将被博物馆收藏
 下一篇:2014年上半年中国红木市场形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