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艺术
 
 
在线留言
感悟红木
客服专线
中国古典家具“束腰”与中国古建筑须弥座
发布时间:2013-1-23 | 浏览次数:

 

        中国古典家具在发展过程中,因制作方法借鉴了中国古建筑木作技术,建筑木作中的一些名词随之也就沿用到了家具上。但另有一些名词,可能会因年代久远使其与建筑间的渊源关系渐被遗忘。家具中的“束腰”和“托腮”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那么古典家具的束腰与古建筑须弥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束腰的出现及其结构方式

 


  中国古典家具分有束腰家具和无束腰家具。“束腰”的造型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这一形式与古建筑有什么关联?

  “束腰”指家具上的一个收缩部分,桌、椅、凳、床上面都常见,一般位于面板边框和牙板、腿足之间,形象明显,像拥有掐腰的妙龄女子好身段,是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束腰在唐宋时就开始出现于家具上,它脱胎于佛教影响下的中国建筑须弥座。佛教汉代传入中国,南北朝时盛行,须弥座作为佛教建筑中的典型符号也开始在中国出现。早期须弥座有云岗石窟的北魏浮雕塔基、敦煌唐代洞窟中的龛座、五代王建墓的棺床等,它们中间都有一个收缩部分,向外宽出的各层线脚也比较简单。到宋代时常把须弥座用作建筑的台基。用砖垒砌的须弥座高十三砖,分九层,各层名称不同,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营造法式》中还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这对家具造型有很大影响。我们从家具与建筑木作的关系角度着眼,就可以找到它的渊源。家具的束腰源于须弥座,而须弥座实际上就是大型的壶门台座。

 


  明清两代中国古典家具发展达到顶峰,束腰大量出现于家具造型中,其间束腰相对于须弥座有没有什么变化?
  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多用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到明清时成为定式。在同样大小的建筑上,清代须弥座栏杆尺度比宋代要小。可以说从北魏到明清,须弥座形式都没有太多变化,主要的细部变化都体现于束腰,一是高度变化,二是在线条上突出曲线或收缩直线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须弥座的功能和意义也在变,由开始的神圣尊贵象征发展为一种建筑基座装饰形式。


 

 
TAG: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梳妆台尽显女性情怀
 下一篇:一幅听琴图 千年仙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