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艺术
 
 
在线留言
感悟红木
客服专线
坝下蔡厝探秘—寻找仙作历史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0-9-2 | 浏览次数:

 

 [img]Upload/201092103953475.jpg[img]
1、福建省仙游且榜头镇坝下村,地处中国东南一隅。虽是一片弹丸之地,却是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且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如今的坝下,已经成了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之都,也是莆田工艺美术的代表地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在坝下,有很多古老的民风礼仪流传至今,这种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便是其中之一。据传,当年北宋名相蔡京被贬回乡祈福时,家乡的父老乡亲就是用这样的礼仪迎接他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坝下民风淳朴,民从多信奉佛教,还有信奉当地的神仙的,因此像这样极富闽东南宗教特色的庙宇建筑随处可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这其中最古老的,当属这座“成兴庙”了。成兴庙供奉土地社神,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渐渐荒芜,门前徒留枯井,杂草丛生。然而古瓦雕窗,还有手绘的壁画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多少年来历史变迁,它仍然默默伫立,守护着这片土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明红堂的生产加工地,便坐落在这个“仙作”木艺盛地。岁月流转,几经变迁,谁能知道在这招牌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令人唏嘘的历史记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明红堂资质深厚,“仙游坝下荔谱美术工艺研究会”便设点在明红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在明红堂,我们发现一把竹椅,其做工精细,造型古典端庄,结构严谨,十分稳固。据蔡朝忠先生介绍,自古“竹木一家”,竹子经常被用来做木艺家具的“架子”,这把竹椅从祖辈一直传了下来,和太师椅结构非常相近,可以说就是古典太师椅的雏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明红堂采用千年秘传的仙作工艺,制作工序繁琐,从木材到成品需许多道流程,需要的周期比较长。除了开木料和打榫之外,其他所有流程都采用纯手工制作。一件原木经过锯板之后,要先进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厚的板材需要40天左右,薄的15天左右,将木板干燥至8%---12%的水分含量。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木师制作流程。
第一步,开料人员将干燥好的木料锯成合适尺寸,再经过压刨使尺寸更加精确。然后进行机器开榫。
第二步就是“仙作木艺”的最大特色流程—雕刻。明红堂雕刻工艺十分精细,以一块雕花床围为例,一个最老的木艺师都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谓精雕细琢。雕花之后在进行表面磨光,组装,以及整体打磨。打磨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以一张罗汉床为例,需要3个木师打磨至少20天的时间,还不包括床围。
最后一步上漆或上蜡。如果上腊或者打核桃油则比较快,如果是上漆则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以上8次生漆为例,上一次漆阴干一次,这个过程下来需要至少15天左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红堂作品的出炉需要多么复杂的工艺和周期,这就是为什么明红堂盛产珍品的原因,好东西,当然需要时间耐心等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参观完明红堂的制作工艺,我们来到蔡氏宗祠。蔡厝宗祠也是经典的福建民居风格,主体建筑的两侧屋脊层叠,诸多房屋连接在一起,蔡氏子孙便世世代代住在这里,蔡朝忠先生就是在这古老的房屋下面长大。如今世代变迁,蔡氏枝繁叶茂,许多家户已经搬了出去,但仍有一些蔡厝老人居住在这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1.宗祠门口右侧,有一口古老的石井,其年代已经不知道多久了。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滋润着世世代代的蔡氏子孙。古井旁边有座小庙,人们在这里祈福消灾,每天香火不断,寄托着淳朴的蔡厝人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2.走进宗祠大门,抬头便是乾隆皇帝钦赐清朝痒生明红堂先祖蔡全甲的匾额“德表艺林”。古迹斑斑的表面,“德表艺林”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左侧小字依稀可见,仿佛诉说着那段光宗耀祖的历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3.祠堂内显示出一种老房子特有的时间沉淀感,斑驳的墙壁,木雕的窗檐柱梁,角落里地基表面的石雕花纹都已经被岁月冲刷的有些模糊了。屋内随处堆积着一些住户的生活器具杂物,这里是蔡朝忠先生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代表着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的回忆。只有那大堂中央供奉的祖案,依然显示出宗祠的肃穆庄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4.从宗祠门口往外望,不足50米的地方即是“仙作古典家具,坝下红木一条街。”。蔡氏明红堂正是从古老的宗祠,将传统的仙作工艺带进如今繁华的红木一条街。历史的人文记载,当今的地理位置,无不验证仙作工艺源于仙游坝下蔡氏后人聚集地—蔡厝。

 
TAG: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一幅听琴图 千年仙作工
 下一篇:“五”上仙“法”,“五”魅仙“品”